從CEX到CeDeFi:Binance的鏈上「突圍戰」與野心

  • 2025-09-12

 

中心化交易所(CEX)對鏈上交易市場的爭奪已進入深水區。

在新的市場格局下,Binance正走出一條獨特的融合之路。沿承其創始人趙長鵬(CZ)在2020年首次提出的「CeDeFi」概念,Binance不僅尋求CeFi與DeFi的簡單疊加,而是通過技術整合和生態協同,模糊二者的邊界,讓用戶無感地踏入鏈上世界。

9月1日,Binance推出了網頁版錢包返傭計劃,提供高達80%比例的手續費返傭。而就在數日前的8月25日,OKX宣布對其DEX聚合器的部分幣對交易收取「UI服務費」,同時上線邀請返傭計劃。

當時,Binance創始人CZ曾大膽預言:「DEX的交易量將在未來3-5年內超越CEX。」儘管後來他延長了時間線,但核心判斷從未動搖:去中心化交易是不可逆的終極趨勢。

無論是傳統對手的內卷,還是DEX異軍突起的壓力,CEX奔赴鏈上戰場開啟新一輪競爭已成為必然。

但中心化交易平台與自由開放的鏈上世界之間,似乎總隔著一道藩籬。尤其是鏈上操作的複雜性,構成了用戶入場的高門檻。CEX如何破局成為核心挑戰,而近期Binance錢包的快速崛起,為行業提供了一種解題方案。

Binance錢包突圍

交易所的鏈上之爭,本質上是Web3入口之爭。鏈上錢包成為新競爭格局下的「命門」。

青鳥口中的「爆發」是一種普遍性的感知。今年以來,一場精心策劃的「閃電戰」由Binance發起:Alpha2.0、TGE(代幣生成事件)和Booster任務激勵活動構成了三張王牌,吸引了大量用戶首次踏足鏈上世界。

一系列代幣激勵活動產生的財富效應,成為吸引用戶的最佳手段。據統計,在早期TGE活動中,用戶參與Myshell、Particle、KiloEx等項目的代幣認購,峰值回報率高達1130%~3412%。

在這點上,不容忽視的是Binance作為頭部交易平台所具備的顯著品牌、流量及生態資源優勢。

而在用戶端,Binance本身擁有超2.8億註冊用戶的儲備,以及長久的信譽積澱。當其通過Alpha空投等活動帶來早期參與機會和收益激勵時,可輕易吸引大量用戶參與,並在社交媒體形成口碑傳播,收穫更多增量用戶。

通過Alpha2.0,Binance已驗證了「融合賬戶」體系的有效性。憑藉「鏈上交易,CEX清結算」的混合架構,用戶可無感穿梭於CEX與鏈上之間,實現資產的無縫流通。這種創新的解決方案彌合了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交易之間的差距,提高了用戶的流動性、資本效率和可訪問性。無疑能夠加快Web3用戶的增長,並為連接傳統金融數字化打下基礎。

在CZ看來,未來的交易所應該實現對全球各類資產的統一交易,無論是一棟大樓、一位明星的未來IP收益權,甚至個人身價,都可以在同一市場完成流通。這樣不僅能最大化流動性,也能讓價格發現機制更高效。

而實現這樣的願景,打破CEX和DEX之間的屏障是必經之路。Binance的實踐表明,未來的競爭不再是CEX與DEX的割裂對立,而是誰更能高效融合、無縫連接。它為整個行業提供了CeDeFi的一種可行路徑,也預示著加密金融基礎設施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