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雲鋒金融(00376.HK)宣布以約 4,400萬 美元收購 1 萬枚以太坊(ETH),此舉引發廣泛關注。雲鋒金融由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與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於 2010 年聯合創立,名稱“雲鋒”取自兩位創始人名字中的各一字。
該公司前身為 1982 年成立、1987 年在港上市的萬勝國際證券。2015 年,雲鋒基金完成對該上市平台的戰略控股;2018 年,又完成對美國萬通保險亞洲有限公司(MassMutual Asia)60% 股權的收購,從而獲得香港保險業務牌照。
劍指 RWA 與數字資產
2025 年,雲鋒金融開始佈局虛擬資產領域,累計購入 1 萬枚以太坊,總投資約 4,400 萬美元,成為香港傳統金融機構中率先大規模配置數字貨幣的機構之一。同時,公司與螞蟻集團旗下螞蟻數字科技達成全面戰略合作,並對專注於 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的公鏈項目 Pharos 進行了戰略投資。此前,Pharos 還與擁有超過 90 億美元存款的借貸網絡 Morpho 達成合作,將其借貸基礎設施引入 Pharos 主網。
目前,雲鋒金融持有香港證監會頒發的第 1 類(證券交易)、第 4 類(就證券提供意見)、第 6 類(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以及第 9 類(提供資產管理)牌照,同時具備保險業務經營許可,形成證券、資產管理與保險三大核心業務板塊。
曼昆律師事務所指出,傳統金融機構若想嘗試涉足虛擬資產,可參考 Tiger Brokers 和 ZA Bank 的經驗,申請並持有涵蓋虛擬資產交易的1號牌照;若僅提供投資諮詢與建議,則可依據4號牌照;而若希望合法管理包括虛擬資產在內的投資組合並提供相關服務,則需申請9號牌照。但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所有虛擬貨幣交易所都需持有7號牌照,因為其核心業務是通過電子平台進行自動化虛擬資產交易。
收購 ETH 的戰略考量
雲鋒基金公告稱,其持有的 ETH 將在集團財務報表中作為投資核算。其指出,持有 ETH 有助於資產多元化,並減少對傳統法定貨幣的依賴,同時探索以太坊在保險業務及去中心化金融新業務場景中的潛在應用。
五年前,同樣有一家公司在大幅收購加密資產——MicroStrategy(後更名為 Strategy)開創性地將比特幣納入企業財務戰略。當時,Strategy 通過發行股票與債務融資大量購入比特幣,動機主要是對沖通脹及貨幣貶值風險。
近 5 年的時間裡,Strategy 花費了 408 億美元,購入了超過 58 萬枚比特幣。
時間來到 2025 年,隨著監管環境逐步成熟,出現了一批以 Strategy 為代表的數字資產財務公司(簡稱 DAT 公司)這類公司不僅將比特幣、以太坊等數字資產納入企業財務儲備,還將其作為核心戰略之一。
與偶爾涉足加密資產的企業不同,DAT 公司主動累積數字資產,並通過資本市場運作進行高效增長。投資者通過投資其股權,間接獲得加密資產敞口,而無需直接持有加密貨幣。
這一趨勢從 Strategy 擴散至全球多類型企業,包括日本的 Metaplanet、專注打造比特幣“戰壕”的 Twenty One Capital,以及依託資本結構進行加密持倉的新興公司。資產類別也從 BTC 擴展至 ETH、SOL、XRP、BNB、HYPE 等數字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