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場活躍,上證指數屢次刷新近十年紀錄。今年以來,上證綜合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絕對收益率分別達到11%和8%,尤其是自6月下旬起加速上揚。更重要的是,上證指數8月15日正式突破3700點,這是自2015年8月以來首次重返3700點關口,相隔整整10年。與此同時,滬深300大盤指數也已突破4200點,此前僅在2024年9月末短暫觸及。
在岸債券市場收益率動向表明,境內投資者對長期宏觀經濟前景的看法正變得更加積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自6月以來,境內長久期債券收益率持續上升。目前,中國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為1.78%和2.11%,較6月下旬分別上行15個基點和27個基點。
筆者認為,流動性改善、資金從債市和儲蓄流向股市,疊加政策寬鬆預期,正形成三股合力,共同推動A股上漲。在岸債券收益率上升表明,投資者對長期宏觀經濟的預期進一步改善,A股表現或將持續優於離岸市場。
首先是境內流動性改善。摩根士丹利自由流動性指標6月轉正(用於衡量實體經濟吸收流動性後,金融體系可用於投資的剩餘流動性規模)。自2024年初以來,該指標於2025年6月首次轉正,並在7月繼續為正,主要得益於大規模國債發行所釋放的資金正逐步傳導到企業部門。
其次是“反內卷”舉措提振市場信心。中國的“反內卷”舉措勢頭漸強,隨著市場對國內價格更快企穩和供需關係改善的預期升溫,市場情緒進一步提振。
第三是市場預期宏觀政策將繼續加碼。國務院8月18日召開的第九次全體會議明確要“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自下半年以來,宏觀經濟數據顯示擴內需政策有待進一步加碼發力。會議提出要通過提振消費、推進重大基建和城中村改造等手段,確保實現全年經濟目標。尤為關鍵的是,會議提及“採取有力措施鞏固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態勢”,未來或有望迎來新一輪地方化、漸進式的穩樓市措施。
第四,一部分資金可能從債券和定期存款轉向股市。如前所述,債券收益率上升可能推動資金從債市轉向股市。與此同時,三年多之前及更早期利率水平在3%以上的定期存款到期,當前再續存已缺乏吸引力,這部分現金有望被動轉向權益配置。
在筆者看來,判斷本輪“牛市”可持續性的指標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在岸人民幣債券收益率。截至8月28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從6月末的1.65%上升至1.78%。如前所述,我們認為這表明投資者對宏觀經濟的看法更為樂觀,從而促使資金從債券轉向股票。10年期國債收益率能否企穩,將是一個需要關注的關鍵信號。
二是三四季度宏觀政策的發力和落地。各領域各行業“反內卷”行動與實施預計將繼續推進,同時穩增長和促進民生改善等方面的進一步政策信號,很可能也會繼續提振資本市場。
三是下半年業績。A股市場在2025年一季度實現了符合預期的季度業績。能否延續這一表現,將成為盈利增長軌跡能否迎來拐點的關鍵信號。
四是兩融餘額情況。融資融券餘額現已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2900億美元),截至9月1日,全市場融券餘額161.63億元,融券餘量30.27億股。至此,全市場兩融餘額為2.2969.91萬億元,創A股歷史新高。雖然絕對值看起來較高,但仍需密切追蹤其後續變化。截至8月26日,兩融餘額占流通市值的比例僅為2.3%左右,仍低於2015年約4.27%的峰值。不過,融資買入額占A股日成交額的比重正快速攀升,但仍未超過2020年和2015年的峰值水平。因此,槓桿資金仍有增長空間,但如果這兩項指標此後繼續加速上升,則需進一步關注監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