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在回覆@WholeMarsBlog時提到,他認為特斯拉未來約80%的價值將來自Optimus擎天柱機器人。
不久前,在特斯拉最新發佈的「宏圖計劃」中,人形機器Optimus的使命是讓人們有更多時間去做他們真正熱愛的事情,其被定位為「解放人類勞動」的核心載體,計劃於2026年實現商業化應用,通過規模化生產替代枯燥或危險工作,實現生產力指數級增長。
馬斯克表示,Optimus的使命是改變人們對勞動的認知,尤其是幫助人們擺脫枯燥或危險的工作。
儘管馬斯克對Optimus的未來充滿信心,但市場情緒存在分歧。根據預測交易平台Kalshi的數據,用戶認為特斯拉Optimus在2027年前上市的概率僅為40%。此外,特斯拉已放棄繼續自研Dojo超級計算機,轉而依賴輝達(NVIDIA)晶片來訓練其FSD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預計Optimus機器人將採用即將推出的AI5晶片。
人形機器人行業是集機械工程、電子技術、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等多領域前沿技術於一體的高科技產業。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視覺等領域的突破,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取得了進展。從家庭服務、醫療護理到工業生產、教育娛樂,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商業價值。
根據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大會披露的資訊,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約27.6億元。對於整個人形機器人市場未來的發展,工信部2023年11月發佈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中明確,到2027年,產業加速實現規模化發展,應用場景更加豐富,相關產品深度融入實體經濟,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引擎。
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到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將達到3.80萬台。
目前,全球多家科技巨頭和初創公司都在積極推進人形機器人的量產計劃,儘管面臨諸多挑戰,如高昂的研發成本、技術成熟度和市場接受度等,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長,人形機器人的量產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實現突破,為人類社會帶來全新的生產力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