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南向資金淨流入額超萬億港元。資訊數據顯示,截至9月2日收盤,當日南向資金淨流入92.81億港元。至此,年內南向資金淨流入規模約10002.21億港元,超過萬億港元。
截至目前,南向資金累計淨買入港股市場金額約46980.12億港元。
拉長時間來看,2020年至2024年,資本市場南向資金成交淨買入額分別為6721.25億港元、4543.96億港元、3862.81億港元、3188.42億港元和8078.69億港元。
高盛此前發布的研報,將2025年南向資金全年預測規模從1100億美元調高至1600億美元,約1.25萬億港元。
南向資金在港股行業輪動中展現出較強的配置價值與策略有效性。中金公司(601995)研報指出,港股以金融和成熟期互聯網企業為主,具備高股息率優勢,尤其在汽車行業和房地產業方面表現突出。自2014年以來,南向資金持續淨流入,且其交易規模在港股中佔比顯著上升,體現出南向資金對港股市場的影響力逐步增強。
南向資金是港股今年上漲的主要驅動力之一。港股稀缺性資產主要集中在互聯網、新消費、創新藥、紅利等方面,港股軟件服務及傳媒總市值佔科技比重為55%,代表性個股包括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等AI資本開支較大的互聯網龍頭。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認為,今年上半年通過南向資金的成交額佔港股總成交額的23%,而2024年為18%,2020年僅為9%。主要歸因於三點:一是銀行等雙重上市公司提供更高的股息收益率,二是中國互聯網股票在港股地區上市,三是更多頭部A股公司選擇到香港二次上市。
在宏觀流動性預期改善背景下,不少機構看好港股中長期走勢。招商證券宏觀團隊指出,2024年9月份與2025年1月份下旬港股脈衝式大漲都處在美元貶值階段,若美元指數再度進入貶值通道,疊加美聯儲降息預期強化,港股或迎來表現階段。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對港股市場而言,美聯儲降息短期是利好,更多通過流動性甚至情緒來體現,如美債利率和美元的短期下行,直接就可以影響到中美利差、港股的流動性,緩解港幣匯率和Hibor(香港銀行同業拆息)收緊的壓力。
國泰海通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師吳信坤認為,展望後市,基本面修復和資金面改善推動港股繼續向上,結構上恒生科技更加值得重視。具體來看,可關注受益於AI應用加速的互聯網巨頭,以及硬科技和中高端製造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