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降息預期升溫 龍頭商品有望借勢上漲

  • 2025-08-27

 

在聯準會降息預期升溫之際,市場也格外關注其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

結合宏觀環境因素來看,正信期貨首席宏觀分析師蒲祖林表示,從歷史經驗而言,每一次聯準會開啟降息週期時,大宗商品中的工業品通常會跟隨這一趨勢下跌。這背後的邏輯在於,當美國或全球經濟步入下行週期時,聯準會往往被動採取逆週期降息措施以穩定經濟。而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需求端的疲軟會成為驅動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關鍵因素。

不過,以往在探討這一現象時,供應端因素較少被深入剖析。蒲祖林表示,實際上,美國或全球經濟下行的情况不同,大宗商品價格的表現也會有所差異。如果經濟下行是由需求端萎縮引發的,那麼大宗商品價格通常會大幅下挫;反之,若經濟只是處於上行週期中的正常回調階段,供應端因素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則更為顯著。

「當前,全球宏觀環境與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存在相似之處。」蒲祖林表示,彼時,每次聯準會啟動降息後,經濟反而出現過熱現象。在供給受限的情况下,大宗商品價格不降反升,最終迫使聯準會在短暫降息後不得不重新進入升息週期。

從聯準會利率路徑對商品價格的傳導邏輯來看,不同商品因其自身屬性不同,對利率變動的反應存在顯著差異。以龍頭商品品種表現為例,蔣賢輝介紹稱,黃金對實際利率高度敏感。當實際利率上升,即名義利率上漲速度快於通膨預期時,會顯著利空黃金。這是因為此時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增加,而且美元通常也會隨之走強,黃金的吸引力相對下降;而當實際利率下降時,黃金的持有成本降低,其保值和避險屬性凸顯,則顯著利多黃金。

銅常被視為「經濟晴雨表」,對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高度敏感。升息通常會抑制經濟活動,削弱建築、製造業、電力設備等關鍵領域的下游需求,進而對銅價形成利空;降息時的情况則相反。此外,銅具有較強的金融屬性,這也使其對美元走勢較為敏感。

原油對利率也較為敏感,但其傳導機制較為複雜:一方面,經濟走弱會導致原油需求放緩;另一方面,在聯準會降息週期下,利率和美元的下行又會對油價形成支撐。同時,原油的供應端擾動較大,「歐佩克+」政策、地緣局勢等因素也是影響原油供給的主導因素。

相對來說,農產品對利率的直接敏感性最低。蔣賢輝表示,農產品價格主要受供給端因素(如天氣、政策等)驅動,而利率的影響則主要通過生物燃料需求和生產成本等管道間接體現。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