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規穩定幣下一步怎麼走?

  • 2025-08-27

 

總的來看,2025 年 TradFi 最大的結構性變化,是合規穩定幣的全面登場,而且競爭焦點正從體量與流量,轉向合規能力與場景滲透。

無論是香港率先推出的《穩定幣條例》,還是美國市場對 USDC、PYUSD 等的監管強化,都傳遞出同樣的信號:未來能夠真正服務全球用戶和傳統資本的穩定幣,必須走向鏈下合規與鏈上結構的深度融合。

這也意味著,穩定幣的競爭邏輯發生了轉變,從過去的「誰的美元儲備更多」,轉向「誰能更快進入最真實的用戶場景」,包括跨境結算、企業財庫,以及零售支付與日常消費。在這一趨勢下,新的合規型嘗試正不斷湧現。

例如 USD1 這樣的新興穩定幣項目,依托強有力的傳統資本與政策資源,從一開始就強調合規化路徑和全球使用場景的對接——依托特朗普家族的政治背書,USD1 誕生僅半年,就實現了堪稱現象級的「從 0 到 1」增長與頂級交易所覆蓋:

3 月至今,發行量飆升至 21 億美元,超過 FDUSD、PYUSD 躋身全球第五大穩定幣(CoinMarketCap 數據),並橫掃 HTX、Bitget、幣安等頭部 CEX。相比之下,兩年來由 PayPal 撐腰的 PYUSD 卻還在苦苦推進滲透。

與此同時,圍繞流動性即服務(Liquidity-as-a-Service)的基礎設施也在興起,目標是讓穩定幣不僅僅是鏈上的一個代幣符號,而是能在全球範圍內直接作為結算 API 被調用。

這也衍生出一個可預見的未來場景:跨境支付、企業財庫,甚至個人日常支付,可能會在 USDT 的灰色流動性與合規穩定幣的白名單體系之間,逐步找到新的平衡點。

從更宏觀的格局看,穩定幣正在出現「分叉」,未來的格局注定是多元並行:

USDT 繼續作為全球加密市場的流動性引擎;

收益型穩定幣滿足資金增值需求;

非美元穩定幣打開多極化敘事;

合規穩定幣則逐步嵌入現實金融世界;

過去十年,USDT 代表了「自發生長」的灰色力量,推動了加密市場的全球流動性;USDC 等半合規產品,則在灰色與白色之間搭建了過渡橋樑。而如今,隨著美國《GENIUS 法案》落地、香港《穩定幣條例》生效,以及日本、韓國相繼放行試點,合規穩定幣正在迎來真正的窗口期。

這一次,穩定幣不再只是鏈上用戶的工具,而將成為跨境結算、企業財庫、甚至日常消費中隨處可見的金融載體。

這就是合規穩定幣的意義:讓穩定幣真正走出加密世界,走進金融與生活的日常。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