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關注「合規穩定幣」?

  • 2025-08-27

 

宏觀視角下,穩定幣正邁入前所未有的洗牌階段。

7 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GENIUS 法案》,標誌著穩定幣立法終於落地;8 月,香港《穩定幣條例》也隨之生效,成為全球首個地區性監管框架;與此同時,日本、韓國等主要經濟體也在加速跟進監管細則,擬允許合規主體發行穩定幣。

換句話說,穩定幣賽道迎來了真正的「監管窗口期」——從灰色生長的流動性工具,逐漸演變為合規與實驗並行的金融基礎設施。
在穩定幣的分類體系中,合規穩定幣(Regulated Stables)佔據著獨特而關鍵的位置。

首先,從市場需求來看,穩定幣早已不只是鏈上交易的「一般等價物」。對加密原生用戶,它是避險與流動性的核心資產;對傳統機構,它則可能是跨境結算、財庫管理、支付清算的全新工具。

然而,過去 USDT 等穩定幣憑藉市場需求自然擴張,雖然體量龐大,卻長期遊走在監管灰色地帶,因透明度不足和合規風險飽受質疑。合規穩定幣則自誕生之初就以「合規可用」為第一目標,由受監管的主體發行、滿足所在司法轄區的牌照要求,並以清晰的資產儲備和法律責任為背書。

說白了,合規穩定幣的最大特徵在於受監管的發行人 + 符合所在司法轄區的牌照要求,每一枚代幣背後都有清晰的資產儲備與法律責任,且用戶和機構在使用時,可以明確追溯到監管主體與資產託管安排。

這讓它們不僅能在鏈上流通,更有機會被寫進企業財報和合規報告,成為傳統金融與加密世界之間的「官方通道」。
從 imToken 的視角來看,穩定幣早已不是一個單一敘事能概括的工具,而是一個多維度的「資產集合體」——不同用戶、不同需求,會對應不同的穩定幣選擇(延伸閱讀:《穩定幣世界觀:如何構建用戶視角下的穩定幣分類框架?》)。

在這套分類中,合規穩定幣(USDC、FDUSD、PYUSD、GUSD、USD1 等)並不是要取代 USDT,而是要作為一條平行賽道,為跨境支付、機構應用和金融合規提供合法、安全的選擇。

如果說 USDT 的意義在於「推動了加密市場的全球流動性」,那麼合規穩定幣的意義,則在於「讓穩定幣真正走進金融與生活的日常」。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