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生態下,國產AI編程如何突圍?
在全球AI編程競爭中,國內科技企業已形成「性能追趕、生態協同、全棧佈局」的獨特優勢,從模型到應用、從基礎設施到開源生態,構建起差異化競爭力。
在核心性能上,Qwen3-Coder比肩Claude 4,DeepSeek-V3.1登頂開源編程第一,打破了此前海外模型在編程領域的主導地位。更關鍵的是,國內企業採取「開源策略」:Qwen3-Coder採用Apache 2.0協議,允許免費商用,開發者可基於其二次開發;DeepSeek-V3.1在Hugging Face開源Base與推理雙版本,降低使用門檻。這種策略吸引全球開發者參與生態建設。
科技巨頭們發力AI編碼賽道的意義在於,如果未來機器能完成人類80%以上能力,那麼Coding AI是AGI的基礎。科技巨頭們押注AI編程不僅是為了「寫代碼更快」,而是為了在下一輪全球算力和AI競爭中佔據高地。Coding AI將成為新一輪AI敘事的起點。
AI編程也成為當前人工智能中增速最快的賽道之一,其邏輯在於底層模型的持續進步直接提升產品體驗,而領先應用已開始利用寶貴的交互數據反哺模型優化,形成「模型-產品-用戶-數據」的正向循環。同時,開發者社區的口碑效應結合產品驅動增長(PLG)模式,實現了高效的病毒式傳播。
民生證券研報分析表示,以通義千問為代表的國產大模型市佔率持續提升。在OpenRouter上,通義千問在AI編程領域市佔率從5%(7月下旬)已經提升至22%(8月中旬)。AI編程目前已經成為AI最先落地的核心應用之一,國內外多個科技巨頭推出AI編程相關產品,AI或將率先顛覆它的「創造者」——AI編程。國產開源大模型的持續進步,有望成為國產IDE加速發展的重要基礎。
東吳證券分析師則認為,當AI將軟件開發的成本和門檻降至極低時,大量過去因成本過高而被壓抑的個性化軟件需求將被釋放,催生出一個遠超存量市場的龐大衍生經濟。「我們測算,增量市場的潛在規模高達150億美元(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