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泡沫,終於要破了?美國科技股「引擎」驟然熄火

  • 2025-08-21

 

科技股作為推動今年美國股市上漲的「引擎」已經開始倒車。新一輪拋售潮中,投資者紛紛清空那些曾在春季推動股市反彈的超級巨頭股票。估值畸高、AI焦慮、夏末獲利了結等等,很難歸咎於單一原因,但有時市場崩跌不需要頭條新聞催化,只需要倉位過度集中在某個方向。

更深的悖論在於:聯準會似乎準備在經濟上升期降息。聯準會在市場高位實施寬鬆政策,這種違背常理的操作與AI驅動的資本支出激增相結合,本應形成看漲格局。如果只看背景的話,流動性充沛、增長穩健、矽晶片承諾提升生產效率等讓發展前景看起來非常廣闊。但八月資金流動動態已然降溫。財報季落幕,降息預期已被市場消化,系統性策略(商品交易顧問、波動率控制、風險平價)倉位接近飽和。

隨著股票回購的減少和9月份波動逐漸逼近,股市傾向於下行。這令交易員陷入經典困境:逢低買入還是退場觀望,等待更清晰的九月入場時機?在看似向好的格局中拋售雖違背直覺,但正是這種矛盾使得獲利了結成為當前更高概率的選擇,即當所有人都充滿疑問卻找不到答案時,落袋為安才是明智之舉。

AI風險無疑是宏觀層面的最大變數,也是市場的頭號威脅。但將拋售歸咎於麻省理工的研究報告未免牽強——科技股早已估值見頂,市場選擇在宏觀環境敏感時期放大這份報告的影響,實有斷章取義之嫌。

AI概念既是盾牌也是利刃:四月以來推動科技巨頭上漲50%,卻讓大盤變得弱不禁風。DeepSeek負面新聞、一季度質疑聲、市場飽和擔憂等,這些顛簸足以印證其脆弱性。

驚人的AI資本支出如今在宏觀層面顯現:科技設備和軟體支撐上半年大部分GDP,數據中心建設規模即將超越寫字樓。經濟正圍繞伺服器機架而非摩天大樓重構,這意味著其他經濟領域將遭受擠壓。

然而九十年代末的幽靈仍在徘徊。當年利潤率壓力和結構性失衡已敲響警鐘,如今這些信號被AI狂熱所掩蓋,估值卻發出震耳預警——特斯拉市盈率逼近200倍,輝達達60倍。大批軟體企業可能無法挺過ChatGPT的下一輪迭代。AI確實具有變革性,但並非每隻蹭熱點的股票都能笑到最後。

市場正處於轉折點:流動性與增長形成支撐,季節性因素和過度持倉卻投下陰影。如同河牌揭曉前的撲克局,所有人已全數押注,靜待鮑爾在傑克森霍爾亮出底牌。夏季漲勢漸顯疲態,秋日考驗正迎面襲來。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