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影視板塊股價全面上漲。數據顯示,截至收盤,文化傳媒指數漲3.11%,在當日所有行業板塊中漲幅僅次於通信設備指數和軟件指數,資金淨流入102.57億元。
板塊內個股表現強勁,華智數媒、華策影視、慈文傳媒、吉視傳媒、歡瑞世紀漲停,芒果超媒(300413)(300413.SZ)、百納千成(300291)(300291.SZ)、華誼兄弟(300027)(300027.SZ)、橫店影視(603103)(603103.SH)等多隻影視股亦大幅上漲。
此次股價異動與行業利好消息直接相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獲悉,8月18日,廣電總局召開關於廣電21條的視頻會,詳細解讀了相關條款,為行業注入強心劑。
「資本市場積極回應了總局的政策,對於整個創作來講,肯定是一次活力的極大釋放,因為它直接是從供給側和消費側兩端同時發力,既讓供給側有了更多的創作空間,也讓消費側有了更大的選擇權。」對此,趙斌向記者分析,這種雙向發力的方式對市場有極大的刺激。
電視劇行業資深人士李能(化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劇集行業已經很久沒有好消息了,一般傳來的都是平台收緊、集數要求越來越短等負面信號。」他解釋,劇集此前多按集數定價,集數越多售價越高,而「愛優騰芒」等主力平台則持續收緊採買數量,對行業自然是一個不利信號。
事實上,近年影視劇市場呈現下行態勢:電視劇產量、版權劇數量及平台播出量均持續下降。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獲得發行許可證的電視劇為429部,2024年這一數字僅為115部,降幅高達73%。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曾在2025年3月的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指出,長劇生態已進入瓶頸期,「減量提質」中,「提質」被反覆強調,「減量」卻鮮為人知。
與此同時,微短劇的崛起對長劇形成強烈衝擊。2024年,網絡視聽領域的微短劇用戶規模達6.62億人,半年增長率為14.8%;獨立微短劇App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從90分鐘增至101分鐘,已追平即時通訊。李能向記者指出:「近一年多來,各大長視頻平台都在發力短劇,愛奇藝投入大量精力,騰訊視頻計劃將10%~20%的長劇資源讓渡給短劇。」
趙斌、李能等業內人士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廣電21條在此時發布意義重大。「首先會利好百納千成、歡瑞世紀等長劇製作公司,接下去他們可以放開手腳嘗試之前不敢觸碰的題材了。」李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