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正探討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資金收購英特爾(INTC.US)約10%股權的方案,此舉或使美國政府成為這家陷入困境的晶片製造商的最大股東。據白宮官員及知情人士透露,聯邦政府考慮將原本分期撥付的《晶片法案》資金轉換為股權投資,涉及金額可能涵蓋英特爾已獲批的109億美元商業與軍事生產補貼。然而,正當川普政府盤算著入股英特爾,日本軟銀已搶先落子——20億美元投資協議已塵埃落定。
以當前市值計算,10%股權對應價值約105億美元,與英特爾已獲得的22億美元首期撥款存在部分重疊,具體操作細節及時間表尚未明確。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拒絕就談判細節置評,僅強調「任何協議在正式宣布前均非最終定論」。負責監管《晶片法案》的美國商務部同樣未發表評論,英特爾方面也未回應置評請求。
知情人士補充稱,政府內部還在討論將其他《晶片法案》獎項轉換為股權的可能性,但該想法是否獲得廣泛支持及是否與企業提前溝通仍存疑問。值得注意的是,《晶片法案》資金原計劃根據項目里程碑分期發放,轉換為股權後或將縮短資金到位周期。
此次談判背景複雜:川普政府上任後,英特爾因技術落後於台積電(TSM.US)等亞洲廠商,成為美國重振本土晶片製造業的關鍵抓手。儘管台積電與三星已擴大美國投資,但讓本土企業生產尖端晶片仍是兩屆政府的優先事項。
此前拜登政府曾探討英特爾與格芯(GFS.US)合併等方案,川普團隊則與台積電洽談過接管英特爾工廠的可能性,但未獲實質進展。內部還曾提出引入阿聯酋資本的設想,目前進展不明。
若股權收購計劃推進,將延續川普政府近期在戰略領域加強干預的模式。此前該團隊已通過要求半導體企業向中國銷售時分成15%,以及獲取美國鋼鐵公司「黃金股」等方式強化控制。
這一思路與五角大廈上月宣布收購MP Materials稀土公司15%優先股的舉措形成呼應,凸顯華盛頓在關鍵產業鏈上的資本布局傾向。
值得一提的是,在川普政府探討投資英特爾之際,日本軟銀集團已達成協議向這家美國晶片製造商注資20億美元。根據最終證券購買協議條款,軟銀將以每股23美元的價格直接購入英特爾普通股,交易需滿足常規成交條件。
軟銀董事長兼執行長孫正義表示,此次投資彰顯了公司「推動美國技術與製造業領先地位」的決心。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則強調,他與孫正義保持了數十年密切合作,並感謝對方通過這筆投資展現對英特爾的信心。
當前,英特爾面臨銷售停滯與持續虧損的雙重壓力,新任執行長陳立武正通過削減成本與裁員試圖扭轉頹勢。儘管政府投資消息曾帶動英特爾股價創2月以來最大單周漲幅,但股權談判相關報導影響,其股價周一下跌超3%。不過,在軟銀宣布20億美元投資協議後,截至發稿,英特爾盤後股價已漲超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