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禮卿:全球穩定幣和RWA發展對中國的影響

  • 2025-08-19

 

目前加密貨幣和加密資產在中國尚不具備合法性,同時,中國又實行比較嚴格的資本管制,因此,一般認為全球穩定幣發展對中國的直接影響比較有限。但是,有研究認為,中國境內可能有7000-8000萬人擁有美元穩定幣,持有規模可能超過美元穩定幣總量的60%。如果這個數據屬實,那麼,全球穩定幣發展對我國跨境資本流動管理以及境內金融體系穩定的影響恐怕難以完全忽視。

全球穩定幣發展引發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中國是否應該發展人民幣穩定幣?對於數字貨幣的研究和嘗試,中國其實早在差不多十年前就開始了,主要是推動零售型數字人民幣和「貨幣橋」項目試驗。在香港通過《穩定幣條例》後,有關方面也加強了對人民幣穩定幣的研究。鑒於監管部門還沒有準備在短期內加快資本賬戶開放,人民幣穩定幣尚不可能在內地實行,但不排除在離岸市場上進行嘗試的可能性,即開展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的發行嘗試。除了在香港、新加坡、倫敦等境外離岸市場嘗試以外,還可能在境內關外的離岸市場(譬如,海南自貿港、上海等地的自貿區)進行嘗試。監管部門或許應該抓緊研究其他國家的監管框架,適時推進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發行監管框架的確立。香港穩定幣的合規發展,不僅有助於促進香港成為全球數字資產交易中心,而且也將為內地試驗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提供經驗。

與穩定幣相比,國內對於RWA(Real World Assets)的關注和討論相對較少。簡言之,RWA就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將真實世界具有價值的資產(如房地產、股票、債券、應收款等)轉化為數字代幣,使這些傳統形式的資產得以在區塊鏈上進行交易、流通和管理。從理論上講,RWA項目的實施可以促進企業提升資產流動性,在全球範圍內實現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有望成為數字經濟時代跨境資本流動的重要形態。不過,由於各國在相關法規、監管政策等方面存在差異,加上區塊鏈技術缺陷、智能合約漏洞和數據可信度風險,以及數據確權、資產價值波動和市場流動性不足等問題,RWA項目所面臨的風險不容小覷。

RWA最初萌芽於2017-2020年期間,主要集中於房地產和藝術品的代幣化。近兩年,伴隨著高盛等傳統金融機構推出代幣化產品,RWA逐漸從邊緣創新進入主流視野,其規模也從2023年的50億美元快速上升至2025年5月的230億美元,成為區塊鏈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當前,各國監管機構開始制定RWA相關規則,建立通證發行與交易標準,以便為市場發展提供制度保障。香港、美國等地已試點允許達到一定門檻的投資者通過合規平台參與RWA,如通過合規穩定幣和證券型代幣投資國債和房地產。

由於加密資產交易在境內尚不具備合法性,加上跨境資本流動存在限制,我國內地在RWA方面的試點僅限於通過聯盟鏈(如螞蟻鏈)實現資產數字化,代幣以內部權益憑證形式存在。通過與螞蟻數科合作,協鑫能科的光伏資產RWA、朗新集團的充電樁RWA等少數幾個項目已經成功落地,在香港市場完成募資。從趨勢看,RWA應該可以成為我國企業利用外資和進行全球資產配置的一個渠道。當然,這需要監管部門適當加快加密資產交易相關法規的制定,繼續擴大制度性對外開放,確保任何試點及其推廣能夠在合規和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進行。

本文根據演講內容整理,並經本人確認。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