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方案一:明確通證資產的具體定義
通證化在法律上的許多不確定性都是因為缺乏清晰、統一的定義而導致的。由於對數位金融工具缺乏統一的分類標準,開發者、金融機構和監管者只能使用20世紀的法律來解釋21世紀的產品。這種法律上的模糊導致機構在設計產品時往往會採取保守態度,在法律定位上也會規避風險,而且不同機構的待遇也會有所差異。
2025年《GENIUS法案》的出台推動了這一領域的發展,目前該法案已經通過參議院投票,這為法幣抵押的穩定幣提出了法律框架。該法案明確指出,架構合理的穩定幣不屬於證券,這大幅提振了發行方和用戶的信心。而其他資產類別也需要同樣清晰的定義,比如通證化國債、基金以及現實世界資產。
新的各項草案將催生出下一個改變市場結構的重要法案,有望對這一議題進行更全面的覆蓋。這些提案不主張將通證產品強行歸類為「證券」或「商品」,而是要基於數位資產的功能結構和風險狀況來分類。明確通證資產的定義,將為整個行業打下更堅實的法律基礎,監管者也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實施更統一的監管規定。
解決方案二:制定互操作性政策標準
如今,美國的監管規定並沒有解釋托管、交易限制或投資者保護等義務如何應用於跨鏈或跨平台用例中。這給機構運行造成了摩擦,必須要明確監管才能讓機構跨網絡流暢運行。許多機構會將資產存放在封閉的環境中,因為在這種環境中更容易管理法律責任。
《GENIUS法案》引導監管者為支付穩定幣制定了互操作性標準,因此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然而,這些標準仍然覆蓋不夠全面。還需要為國債、基金和現實世界資產等其他通證資產制定相應標準。
決策者可以建立監管框架,讓合規義務和資產同步跨系統轉移,以縮小差距。其中包括統一制定政策,對機構進行聯合指導,或開展架構明確的試點項目,讓企業可以在清晰的監管框架下探索互操作性用例。
有了一套清晰的互操作性標準後,企業就可以放心大膽地開發現實世界用例,確定通證資產不僅在技術上,在法律層面也可以實現跨系統轉移。
解決方案三:為主流用戶進入通證資產世界奠定基礎
要讓更多主流用戶進入通證資產世界,就需要制定更清晰的規則,規定如何以安全合規的方式將這些產品銷售給大眾。雖然大眾對通證資產的關注度不斷上升,但許多機構仍然受到監管架構的限制,因為這些監管架構當初在制定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到通證化金融的出現。
決策者現在有機會通過制定一套新的框架來降低這些壁壘,允許更多零售客戶參與其中,同時又不影響信任和監管。可以採取的措施包括完善通證化產品平台的許可途徑,明確適合通用的資產類別,以及圍繞風險披露、托管和投資者保護制定統一的標準。
這些變化將提升發行機構的信心,面向公眾發行通證資產;也有助於消費者更好地理解這些產品。將大眾教育、透明性和負責任的分銷機制結合在一起,才能確保通證化發展不僅能惠服務於機構,還能惠及普通客戶。
總結
通證化是幾十年一次的機遇,將推動金融市場的現代化發展。這項技術已經成熟,機構的需求也真實存在。現在亟需建立監管環境,大力推動市場發展和建設。
美國無需從零開始建立系統,而只需要好好推進以下三個方面,即:明確劃定監管責任;在法律層面清晰定義數位資產;以及為通證化產品建立可行的進入市場路徑。《GENIUS法案》、後續更新的各項市場結構法案以及《通證化報告法案》都指向了正確的方向,而現在我們需要行動起來了。
有了合適的法律框架,美國就可以建立可信、安全且可擴展的通證資產市場,引領全球通證資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