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競逐,建立新的空中優勢
2025年3月21日,美國正式將「下一代空中優勢」項目中的六代機命名為F-47。F-47強調模塊化設計、定向能武器集成、先進隱身能力及AI輔助作戰,預計2030年前服役,裝備規模約200—300架,逐步取代現役F-22「猛禽」,成為美國未來空戰的核心力量。F-47項目還包括配套的智能無人僚機、新型發動機、電子戰系統及傳感器網絡。
在歐洲,FCAS是一個將六代機與連接到雲端的無人機群結合在一起的作戰系統,主打「有人機+無人機」協同作戰模式,致力於在多領域戰爭時代建立新的空中優勢,預計2040年前部署完成。「暴風」則由英國主導,突出「有人機+無人機」協同、模塊化架構及尖端電子戰能力,預計2035年首飛。
開發足夠強大的AI系統以實現自主空戰決策是當務之急。目前最具爭議的設計問題在於,是否需要保留飛行員座艙。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主張完全無人化,但多數國家空軍認為,現有AI技術尚不足以完全取代人類飛行員。英國皇家空軍預計,這一技術突破至少要等到2040年才能實現。
打造能夠抵禦下一代探測系統的隱身能力也是重中之重。隨著量子雷達等新型探測技術的出現,傳統隱身技術面臨嚴峻挑戰。六代機需要開發更具彈性的隱身方案,在電磁、紅外等多頻譜實現全方位隱身。
平衡性能與降低成本也需認真考量。如F-47項目,其初始合同金額高達200億美元,整個項目總成本可能突破數千億美元。作為參照,F-35戰機全生命周期成本已飆升至1.7萬億美元。FCAS項目的總投資預計將超過1000億歐元。如此驚人的研發投入,使六代機不僅是技術競賽,更成為國力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