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各人擁有的信息不同。在社會政治、經濟等活動中,一些成員擁有其他成員無法擁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對稱。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不對稱信息可能導致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
一般而言,賣家比買家擁有更多關於交易物品的信息,但反例也可能存在。前者例子可見於二手車的買賣,賣主對該賣出的車輛比買方了解。後者例子如醫療保險,買方通常擁有更多信息。
市場經濟發展了幾百年,都是處於不對稱信息的情況之下,當人們沒有發現信息不對稱理論的時候,比如亞當·斯密的時代,市場並沒有顯示出多麼的缺陷,斯密甚至把「看不見的手」推崇備至,自由的市場經濟理論學者都宣揚市場的自由調節,反對對市場的干預。
如今,信息經濟學逐漸成為新的市場經濟理論的主流,人們打破了自由市場在完全信息情況下的假設,才終於發現信息不對稱的嚴重性,一夜之間,到處都是「檸檬」,研究信息經濟學的學者因而獲得了1996年和2001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1996年詹姆士·莫里斯和威廉姆·維克瑞,2001年喬治·阿克爾洛夫,邁克爾·斯賓塞和約瑟夫·斯蒂格利茨,他們都因為對信息經濟學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信息經濟學認為,信息不對稱造成了市場交易雙方的利益失衡,影響社會的公平、公正的原則以及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並且提出了種種解決的辦法。但是,可以看出,信息經濟學是基於對現有經濟現象的實證分析得出的結論,對於解決現實中的問題還處於嘗試性的研究之中。例如,買者對所購商品的信息的了解總是不如賣商品的人,因此,賣方總是可以憑信息優勢獲得商品價值以外的報酬。交易關係因為信息不對稱變成了委託——代理關係,交易中擁有信息優勢的一方為代理人,不具信息優勢的一方是委託人,交易雙方實際上是在進行無休止的信息博弈。
其實,佔有信息的人在交易中獲得優勢,這實際上是一種信息租金,實際上信息租金是每一個交易環節相互聯繫的紐帶。每一個行業都是特殊信息的匯總,生產一種產品要工程師的專業信息和技術人員的技術信息以及銷售人員的市場信息,把產品變成商品進行交換,需要商人的專業渠道信息和價格信息。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這座山其實就是信息不對稱,而要獲得這些信息是要付出成本(代價)的。不對稱信息實際上可以被看作對信息成本的投入差異,消費者往往沒有對商品的諸如生產信息等信息進行投入成本,這必然與生產者之間產生信息投入成本差異,生產者利用信息投入差異獲取利潤正是為了補償先前付出的信息成本。其實質仍然是資本的獲利性在另一種層面上的體現,只不過我們剝離了資本,換了一種觀察的角度而已。
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對稱理論是由三位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喬治·阿克爾洛夫和邁克爾·斯彭斯提出的。
市場中賣方比買方更了解有關商品的各種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過向信息貧乏的一方傳遞可靠信息而在市場中獲益;買賣雙方中擁有信息較少的一方會努力從另一方獲取信息;市場信號顯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信息不對稱是市場經濟的弊病,要想減少信息不對稱對經濟產生的危害,政府應在市場體系中發揮強有力的作用。
信息不對稱的理論為很多市場現象如股市沉浮、就業與失業、信貸配給、商品促銷、商品的市場佔有等提供了解釋,並成為現代信息經濟學的核心,被廣泛應用到從傳統的農產品市場到現代金融市場等各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