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京東開食堂:開闢價格戰之外新戰場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周慧、實習生李墨涵北京報導,今年的餐飲外賣市場格外熱鬧,除了拼低價的外賣補貼大戰,另一條圍繞外賣食品安全的比拼,也開始了。
迫於監管壓力,8月1日上午,美團、餓了麼、京東先後在官方渠道發布聲明,承諾將規範促銷。圍繞低價的比拼是否能被「叫停」,還待觀察。但可以看到的是,外賣平台也在圍繞騎手、商家等利益相關方的權益保障,以及消費者關心的食品安全,做一些優化改進。
食品安全方面,美團7月1日正式推出「浣熊食堂」品牌,該品牌以「全程可視可追溯」為運營原則,計劃在未來三年將在全國各地投資建設1200家浣熊食堂。7月下旬,京東在北京開出第一家七鮮小廚,並計劃3年內投入超百億元資金,在全國範圍建設超1萬家七鮮小廚。
不管是京東七鮮小廚的萬店目標,還是美團浣熊食堂的千店計劃,讓傳統的外賣行業迎來了新的模式。對於消費者來說,多了一些點餐選擇;外賣行業也在可視可追溯以及食材等供應鏈保障的探索中,向前邁出了一步。
也有餐飲商家認為,大廠親自下場做外賣,會搶走一些「夫妻店」的小店生意。餐飲行業本身是吸納就業的蓄水池,也是門檻相對低的個體戶創業業態,在競爭愈發激烈的餐飲市場,互聯網大廠下場做餐飲,將給餐飲行業帶來哪些變化?目前七鮮小廚和浣熊食堂的門店都處在「樣板間式」的探索階段,可持續性和影響還待進一步觀察。
七鮮小廚和浣熊食堂的區別是,前者更接近自營模式,稱「要從『幽靈外賣』手裡奪生意」;美團則對外稱「堅決不下場做自營,堅決不和商家產生競爭」。
兩家平台關於是否自營的表態,多少有些對槓的意味。京東七鮮小廚的模式,屬於「自炒自銷自送」,在一些媒體報導中都提到「京東自營門店」,也就是說,京東參與食材供應鏈環節,以菜品合夥人的模式開店運營,租金、人力、運營成本都是京東出資,餐飲商家只需要負責菜品研發。
「我們並不是一個若干外賣店的集合店,而是一個合營的餐飲製作平台。」七鮮小廚業務負責人劉斌對媒體表示,突出該模式是和商家合營。
浣熊食堂負責人初徵則表示,希望做好商家小幫手的角色,做好基礎設施,讓商家在浣熊食堂經營的周期裡,在食品安全上的投入能得到回報,在浣熊食堂收到更多訂單。
在北京朝陽區亮馬橋的浣熊食堂,記者看到15個檔口已經全部招商滿員,既有品牌連鎖商家老鄉雞、真功夫等,也有在入駐浣熊食堂之前只開過一家門店的李渣渣茶飲。
據工作人員介紹,浣熊食堂向全行業有理念共識的商家開放。入駐浣熊食堂之前,商家也要參與培訓,了解浣熊食堂的一系列數字化、可視化的流程,能做到符合美團的食品安全標準,按照透明開放原則進行運營和改造,均可入駐。
記者在浣熊食堂看到,每個商家檔口都在對角設置了兩個24小時運行、180度監測的攝像頭,其實現了360度無死角全覆蓋記錄。在攝像頭旁邊還裝有音箱,當攝像頭監測到商家有不良操作時,音響便會及時給出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