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希勒
設計新的體制與市場,以執行大範圍的風險管理和降低收入不均;指數調整法和通脹、社會安全、資產評估(包含金融資產和不動產)、資產價格的時間序列特性以及市場心理。
希勒在金融市場、行為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不動產、統計方法以及市場公眾立場、意見與道德評判等方面著作頗豐。1989年出版的《市場波動》(Market Volatility,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對投機市場的價格波動進行了數學分析和行為分析;1993年出版的《宏觀市場:建立管理社會最大經濟風險的機制》(Macro Markets: Creating Institutions for Managing Society’s Largest Economic Risks,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提出了多種新的風險管理合約,如國民收入或不動產期貨合約,這可能引發一場適應現代人生活水平的風險管理領域的新革命,此書獲得1996年美國教師保險與年金協會-大學退休證券基金(TIAA-CREF)薩繆爾森獎項;另一本書《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2000年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2001年由百老匯圖書出版)對1982年以來的股市繁榮進行了分析與闡述,並獲得2000年共同基金(Commonfund)獎項,被《紐約時報》評為非科幻類最暢銷書。
在《非理性繁榮》取得成功後,希勒又將目光投向一個更宏觀也更複雜的問題——那就是二十一世紀的金融應該向何處發展?在他的新書《金融新秩序:管理21世紀的風險》中,希勒教授給出了他對這個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