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競爭

  • 2025-08-01


市場競爭


採取非價格競爭手段必然會導致企業生產運營成本增長。

市場競爭戰略
一、高質量競爭戰略
高質量競爭戰略是指企業以高質量為競爭手段,致力於樹立高質量的企業形象,並期望在競爭中以高質量超越競爭對手。

實施這一戰略時,首要困難是如何認識和塑造高質量。20世紀90年代初,市場學界提出了「全面質量營銷」(Total Quality Marketing)的新概念:

  1. 高質量要注重產品的性能質量,包括功能、耐用性、穩定性、可靠性、經濟性、安全性等;

  2. 高質量要以顧客需求為依據——性能質量的「高」是相對的,要適度;

  3. 高質量要體現在企業的各類活動和創造價值的全過程中;

  4. 高質量要在比較中持續改進。

作為一種競爭戰略,高質量的優勢是顯著的:它是一切競爭手段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樹立良好企業形象的基礎。


二、低成本競爭戰略
低成本競爭戰略是指企業以低成本作為首要競爭手段,企圖使自己在成本方面比同行企業更具優勢。

實現低成本戰略的核心是發揮規模經濟的作用,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能,降低單位產品固定成本。在擴大生產規模過程中,需爭取做到:

  1. 以較低的單價獲得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和勞動力;

  2. 運用先進的機器設備,提高產能,提升設備利用率、勞動效率和產品合格率;

  3. 加強成本與管理費用的控制等。

實現低成本戰略後,可以以低於競爭者的價格銷售產品,提高市場占有率;或與競爭者同價銷售,獲得更高利潤。低成本戰略在20世紀70年代盛行,但當同行企業都將成本降至極限時,這一戰略便失去意義。


三、差異優勢競爭戰略
企業以某些方面的獨特性作為競爭手段,期望在與競爭對手的差異中取得優勢,即形成差異優勢戰略。差異可體現在:產品性能、質量、款式、商標、型號、檔次、產地、生產技術、工藝、原材料,以及售前售後服務、銷售網點等方面。

差異優勢競爭戰略是在企業大量生產同質化產品並面臨銷售困境時提出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需將自身在技術、實力、創新能力、原材料、運營經驗等方面的優勢,轉化為產品、服務、宣傳、網點等方面的獨特差異優勢,以減少與競爭對手的正面衝突,並在特定領域取得競爭優勢。

在行業內,顧客可能不會過多計較特色產品的價格,或難以進行價格比較,因此企業能以較高價格銷售產品,獲取更多利潤;在行業外,特色產品能阻礙替代品和潛在競爭者進入,並增強與買方和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但實施這一戰略可能需要較高成本;若多數顧客不願高價購買特色產品,市場占有率提升將較困難。


四、集中優勢競爭戰略
集中優勢競爭戰略要求企業專注於為某一個或少數幾個消費者群體服務,在局部市場中取得競爭優勢。

所謂「集中」,是指企業不面向整體市場的所有消費者,而是專門為特定消費者群體(局部市場)提供服務。

集中精力於局部市場僅需少量投資,對中型企業尤其是小企業而言,是在激烈競爭中生存與發展的有效策略。同時,這一戰略既能滿足特定消費者的特殊需求,具有與差異化戰略相同的優勢;又能在較窄的領域中以較低成本運營,兼具低成本戰略的優勢。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