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通牒」從4月發到8月
當地時間7月31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令,確定了對多個國家和地區徵收的「對等關稅」稅率,具體稅率從10%至41%不等。「對等關稅」的生效日期也被推遲至8月7日,而非此前確定的8月1日。
該行政令列明:
-
敘利亞被徵收的「對等關稅」稅率最高,定為41%
-
緬甸、寮國為40%
-
瑞士為39%
-
阿爾及利亞為30%
-
印度25%
-
越南為20%
-
菲律賓、泰國、柬埔寨為19%
-
巴西、英國關稅最低,定為10%
-
多數國家及地區的關稅稅率定為15%,包括日本、韓國、以色列、土耳其
-
針對歐盟國家,若商品現行關稅低於15%,將補足至15%;高於15%的不再追加
行政令還表示,未列明國家統一適用10%的關稅稅率。此外,如有國家或地區通過第三地轉運方式規避關稅,其商品將被徵收40%的轉運稅。
當天稍早前,白宮還表示,川普已簽署行政令,將對加拿大的關稅稅率從25%上調至35%,於8月1日生效。
1個月威脅170多國 僅與其中5個達成協議
從4月推出「對等關稅」對全世界開打貿易戰以來,美國政府一面對各國發「最後通牒」,一面對關稅的落地時間進行反覆延期。對大部分國家加關稅的暫緩期在8月1日到期,7月底這波「集體加稅」算是白宮新一輪「最後通牒」。
在此之前,川普政府僅7月份就發出了26份「指名道姓」的關稅威脅,還說他有意對超過150個美國次要貿易夥伴統一加徵關稅。至此,全球超七成國家及地區被美國拖入關稅戰。美國政府威脅,如果這些國家8月1日前未與美國達成協議,就對其施加高額關稅。
美國經濟上對全球7成國家「宣戰」,結果簽下個位數的不平等協議。且不說墨西哥和加拿大這兩個美國鄰國和最大貿易夥伴面對美國的無理要求和威脅不為所動,即使在願意對美妥協的國家,貿易協議收穫的也是譴責聲一片。
法國總統馬克宏7月30日在內閣會議上批評說,歐盟沒有把自己看得足夠強大,也沒有在談判中令美國感到足夠害怕。馬克宏向內閣表示,歐美貿易談判還沒有完全結束,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的是,要加快推進增強歐盟主權和競爭力的議程。
德國選擇黨主席魏德爾7月30日表示,歐盟與美國達成的貿易協議是「川普的協議」,歐盟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都「被騙了」。魏德爾說,這一協議根本不符合歐洲民眾的意願,「這是荒謬的,顯示了歐洲的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