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醫藥研發,港股創新藥指數再升級

  • 2025-08-01

 

7月30日,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迎來重要調整,剔除CXO(醫藥外包服務)企業,並提升指數調樣頻率。此次修訂將於2025年8月12日實施,有望進一步提升指數的投資價值,精準反映中國創新藥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

具體來看,一是選樣空間修訂為公司主營業務涉及創新藥研發、生產等領域(不含醫藥外包服務)的港股通股票;二是樣本股定期調整規則修訂為季度定期調整,於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下一個交易日實施。

對此,銀華基金港股創新藥ETF、創新藥ETF基金經理馬君認為,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剔除CXO企業、聚焦創新藥製藥公司,「提純」後銳度更高彈性更大,或更能作為產業領軍者反映本輪國內創新藥企升級「出海」的產業趨勢。她表示,創新藥製藥公司作為創新藥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公司,享有研發過程中BD,產品上市後銷售全過程的收益,業績彈性更大,產業先鋒代表性更強。而近年來國產創新藥板塊估值重塑的一大核心驅動來源於創新製藥企業研發實力增強後,對海外藥企的授權交易數量和金額屢創新高。

此外,馬君認為,指數高頻調樣或更能體現國產創新藥行業具備國際化競爭力的蛻變,或可更及時地反映我國優質創新藥製藥企業的產業龍頭表現,有望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彈性更高的佈局工具。「作為新興產業的一大代表,國產創新藥行業處於蓬勃發展期,市場格局未定,任何一家優質創新藥企或都有望通過產品升級獲得資金青睞,進而提振資本市場市值。」

展望後市,從短期來看,創新藥產業景氣度基本面利好也在擴散。仿創藥企也有望迎來價值重估邏輯。近日,仿創龍頭落地的大額BD交易讓市場意識到中國創新藥不僅僅在ADC、PD(L)-1 Plus、減肥藥等領域實現突破,在其他領域可能也有較大出海潛力。同時,仿製藥集採也開始「反內卷」、兼顧質量與價格。在此背景下,兼具業績和BD且估值相對低位的仿創藥企預計將迎來價值修復。於此同時,產業鏈的CXO企業也受益於景氣度向上,龍頭業績超預期並上修全年業績預期。(資料參考:澎湃新聞《百億美元對外授權大單背後:國產創新藥如何不斷進階?》,2025.7.29;萬聯醫藥《【中期策略】2025年中期醫藥生物行業投資策略報告:BD催化創新藥資產價值重估》,2025.7.15)

從長期來看,創新藥長期投資價值或得到產業景氣度支撐。中國創新藥十年來厚積薄發,研發實力得到認可基本成為市場共識,2025年以來創新藥BD交易金額直逼2024年全年,國產創新藥研發實力不再是散點突破,而是具有「全方位突圍」的架勢。當前創新藥合作剛剛開始,隨著未來產業景氣度的逐步兌現,創新藥長期投資價值可期。(資料參考:時代財經《中國創新藥出海「爆單」:半年已攬下660億美元,輝瑞、默沙東等都在掃貨》,2025.7.25;21世紀經濟報道《ASCO年會上的「較量」:中國創新藥企全方位出擊》,2025.5.30;全景網《創新藥板塊崛起,後市還有哪些機會?》,2025.7.29)

值得一提的是,近來創新藥板塊持續上漲,相關ETF也受到了資金高度關注。銀華基金旗下創新藥投資工具佈局豐富,既有代表創新藥產業整體表現的創新藥ETF,又有代表創新藥產業先鋒表現的港股創新藥ETF。7月29日,銀華基金旗下創新藥ETF(159992)成交額超7.07億元,港股創新藥ETF(159567)成交額更是達到了27.30億元,資金交投情緒活躍。(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7.29)

隨著產業景氣度逐步釋放,創新藥板塊或仍體現出產業向上的投資價值。風險承受力和彈性需求更高的投資者可以借助港股創新藥ETF(159567)及其聯接基金(A類:023929,C類:023930)、創新藥ETF(159992)及其聯接基金(A類:012781;C類:012782),力爭把握行業發展機遇。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