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樸素但有用的招數
在年報季,如果你看到一家公司在年報發布前突然更換財務總監(或分管負責人)、更換審計機構(尤其是降級更換,比如從四大換成地方內資所),再加上大股東有減持或質押的動作,記得拔腿就跑。
別以為出了業績預告就高枕無憂,預告是可以下修的,這更能殺得你措手不及。
以遊族網絡為例:
-
2019年12月28日,遊族網絡非獨立董事王鵬飛辭職(2010年入職的核心主策劃),非獨立董事、副總經理崔榮辭職(2011年起任副總);
-
2020年2月28日,遊族網絡發布2019年業績預告:營收35.16億、利潤5.75億;
-
同日,財務總監魯俊因個人原因辭職(此人曾是普華永道工作22年的高級合夥人,但遊族卻未用普華永道,而改用立信這種本土所,自己琢磨);
-
2020年3月13日,遊族公告控股股東林奇減持1%;
-
2020年4月28日,遊族修正業績快報:營收32.2億(下修10.07%)、利潤1.66億(下修84.18%),當天股價跌停。
總結關鍵點:
-
捨不得聘請高信譽國際會計所(尤其當CFO出身國際所時);
-
CFO、財務主管或分管高管在財報敏感期突然離職;
-
核心部門領導(如主策劃)在年末/半年末突然離職;
-
財報敏感期前後,公司突然大幅減持或質押;
-
大股東此前已有大幅減持記錄(如2019年多次減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