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究竟有何用?
2024年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人民銀行首次創設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以支持資本市場。其中一項是「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允許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及保險公司以自身持有的債券、股票ETF或滬深300成分股作為抵押,向中央銀行換取國債、央行票據等高流動性資產。此政策將大幅提升相關機構的資金獲取能力及股票增持空間。透過此工具獲得的資金僅能用於投資股票市場。潘功勝透露,首期互換便利操作規模為5000億元人民幣,未來可視情況擴大規模。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機構若缺乏資金購買股票,可以向央行「借錢」!透過此工具取得的資金必須用於投資股市。例如,某基金公司持有滬深300成分股,但因市場低迷,投資人持續贖回,迫使基金公司不得不賣出持股,而賣出股票又導致基金淨值下跌,進而引發更多贖回需求,形成惡性循環。
如今,該基金公司可將部分持股作為抵押品,向央行換取國債等流動性高的資產,再將這些資產變現為現金。當投資人要求贖回時,基金經理便可動用這些資金應付贖回,無需賤賣持股。甚至,基金公司還可利用現金反手加倉。如此一來,股票拋售的惡性循環便被截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