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數投資過程中,大家可能還會常常聽到「估值水平」這個詞,什麼是估值呢?
簡單來說,估值是對資產進行價值評估。市盈率(PE)是最為常見的估值指標,也是大家在分析指數估值時常常會參考的指標,它表示投資者願意為每1元的盈利支付的價格。對於一些行業指數,還可以結合行業屬性,綜合參考其他的一些估值指標,衡量指數的估值水平。例如特徵鮮明的成長風格指數,還可以參考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PEG)估值;有一些行業有比較明顯的周期性波動,或者成份股有形資產賬面價值對公司市場價值有較大影響,例如銀行、建材等行業,可以參考市淨率(PB)指標,反映投資者願意為每1元淨資產支付的價格;而有的行業正在快速發展但仍未實現盈利,同時以高研發投入、輕資產模式運營,就可以綜合參考市銷率(PS)指標,了解指數估值水平。
我們要怎麼看估值水平高低呢?
一是可以橫向看。大家了解指數具體的估值是多少後,可以和其他指數(如滬深300等市場基準指數)相比,看看二者相對估值水平是處於歷史較高還是較低的位置。
二是可以縱向看。換句話說,就是和同一指數歷史估值情況進行比較,將指數過去一段時間內的估值從小到大排序,看看目前估值所處百分位是多少。需要注意的是,選取時間段不同,例如是看過去3年、5年還是10年,會使得計算出來的估值百分位不同,投資者可多觀察幾個時間維度,做更全面的比對。
以創業板指為例,截至2022年11月18日,指數的滾動市盈率是40倍,從過去3年看指數目前處於1%的估值分位處,從過去5年、10年來看分別處於15%、13%的估值分位處,可以說創業板指目前的估值處於歷史相對較低的位置。同時,大家還可以將創業板指與滬深300等指數的估值進行橫向比較,觀察兩個指數之間估值差距的變化情況,例如,當創業板指估值高於滬深300的程度處於歷史較高水平時,說明創業板指可能相對來說太「貴」了、存在一定的估值回落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