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指數:看指數的收益風險特徵

  • 2025-07-28

 

指數的收益和風險表現往往也是投資者非常關心的問題。

收益表現方面,較常見的指標包括區間累計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等。區間累計收益率即為指數點位在給定時間區間內的漲跌幅;年化收益率是將區間收益率折算為每年平均收益率所得的結果,但這只是一個理論值,並不代表每年實際的收益情況。

觀察指數收益表現時,需要留意的是,大家看到指數一段時間內的漲跌幅,並不一定是投資該指數的全部收益。這裡涉及到價格指數和全收益指數的概念。通常在交易軟件或市場資訊終端中直接展示的指數大多都是價格指數,而價格指數僅反映股票價格變化,上市公司進行現金分紅後會進行除息,股價相應下降,價格指數也會隨之回落。由於分紅也是投資收益的一部分,因此指數收益不能只看價格指數的漲跌,還要看其全收益指數的起落。相比價格指數,全收益指數在編制時會綜合考慮指數成份股現金紅利的再投資收益。

而指數的風險方面,波動率和最大回撤是衡量風險的主要指標。波動率其實是收益率的標準差,數值越大表示指數收益越不穩定,風險越大。而最大回撤可以反映指數在一段時間裡虧損的最大幅度,具體計算方式就是在一段時間裡任意一個時點往後看,指數回落到最低點時下跌幅度的最大值。通俗的說就是在一段時間內,如果「不幸」遭遇最差的情況,會出現多少損失。

買東西講求物美價廉,投資也想力爭收益-風險的性價比更高。了解指數收益和風險表現後,我們可以利用夏普比率等指標,衡量一隻指數的「投資性價比」。夏普比率衡量的是每承受一單位總風險產生的超額收益,夏普比率越大,指數的風險收益表現越好。以創業板指為例,2012-2021年十年間,創業板指累計上漲355.5%,雖然指數的波動並不小、年化波動率為31%,但夏普比率達到了0.46,超過了許多主流寬基指數。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