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神與以太坊的誕生

  • 2025-07-28

 

區塊鏈的發展在2011年至2014年期間,一些人相信比特幣系統不僅可以做貨幣,還可以做更多的事,並且開始嘗試。17歲的小神童V神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比特幣的核心開發者認為在比特幣系統上開發更多功能會帶來風險。為此,他們阻止V神在比特幣上實現智能合約。小神童一怒之下,另起爐灶,於是有了後來的以太坊。

V神全名叫做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他的經歷堪比玄幻小說中的開掛男主,可以說是上天眷顧的人。

年幼時便展現出驚人的數學天賦,10歲時心算速度是同齡人的一倍;11歲進入少年班學習數學、編程等科目;12歲便可以用C++語言編寫遊戲程序。而他與區塊鏈的故事則要從一款遊戲《魔獸世界》說起。

2010年,《魔獸世界》風靡全球,13歲的V神當然也沉迷其中。但有一次,《魔獸世界》取消了V神非常喜歡的遊戲角色的一個技能傷害。對此,V神曾多次發郵件聯繫《魔獸世界》工程師,要求改回技能傷害,但每次只能得到拒絕的回覆。一氣之下,V神便刪掉了遊戲。

這次經歷讓V神意識到,在中心化互聯網的遊戲裡,玩家永遠是弱勢群體。一旦中心化的運營者做出某些舉動,便會毀掉玩家的全部心血。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V神開始探索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模式。

巧合的是,V神很快就接觸到了他理想中的去中心化世界。V神的父親Dmitry Buterin本身就是一家區塊鏈孵化器的聯合創始人。17歲那年,父親無意間的一次對話提到了比特幣。起初,V神並沒有很在意,但隨著不斷的研究,他慢慢被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性吸引。

此後,V神加入了比特幣社區,給比特幣博客和《比特幣周刊》投稿,以獲得相應的比特幣獎勵。甚至為了更深入研究區塊鏈技術,V神選擇從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退學,展開了一段環遊北美和歐洲的比特幣項目之旅,與全世界的區塊鏈愛好者交流、學習。

也正是這段旅程,讓V神萌生了新的靈感:「為什麼不能基於比特幣背後的技術,打造一款全新的區塊鏈平台呢?」

當時的比特幣愛好者正在全力以赴考慮比特幣的未來,希望打造比特幣2.0。V神認為,建立一個全新的編程語言才是比特幣的當務之急。但因為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最初用了一種複雜的腳本語言編寫比特幣協議,有意限制了交易的複雜性,導致比特幣一直無法作為一個平台孵化出更多的應用。

於是,2013年年末,V神在走訪多個國家之後,選擇回到加拿大,並寫下《以太坊白皮書》,希望打造一款全新的區塊鏈計算平台。此時的V神肯定想不到,日後他將會成為比肩中本聰的人物,而以太坊也將會成為一個市值千億的項目。

2014年,V神帶著團隊在各國通過比特幣的方式募資,很快便籌集到了31000個比特幣,價值1800萬美元,成為區塊鏈歷史上融資第二的項目。並在瑞士註冊了以太坊基金會,用來保證以太坊開發和生態建設的順利進行。

2015年6月,以太坊主網正式上線,並將這一階段命名為「前沿(Frontier)」。至此,以智能合約為代表的以太坊正式誕生,宣告區塊鏈2.0的時代即將到來……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