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不理解數字貨幣,是因為我們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個法幣的世界裡。但是我們現在所用的貨幣也是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演變而來。
最開始在原始社會的時候,大家其實是直接進行物物交易,比如我需要一頭牛,就會直接找商家,用他需要的東西進行交換。因為生產資源過於簡單,以物易物完全可以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所以,這一階段根本沒有「貨幣」這個概念,人們更沒有使用「貨幣」的意識。
但後來隨著人們交易的東西越來越繁瑣,大家發現這種交易模式既不方便又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交易的匯率是亂的,導致人們在交換物品之間價格不對等,數量不統一。大家意識到需要一種媒介,能夠作為一個標準來衡量其他物品的價格,於是「貨幣」的概念就應運而生。
早期的時候,貝殼、動物皮都曾充當過一段時間的貨幣,但因為容易磨損,不宜長久保存,加上人類冶金技術的提升,所以慢慢就被黃金、白銀所代替。
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金銀銅這些貴金屬,因為成分比較穩定,不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加上易於保存和攜帶,特別適合作為「貨幣」流通,所以它們就作為「硬通貨」在人類的歷史上行使了很長時間的貨幣功能。
在這個時期裡,雖然也有不少國家,嘗試使用紙幣來替代金銀,比如我國宋朝就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但是因為歷史的局限性,人們沒有認識到金融市場的規律,無節制地增發,最終導致通貨膨脹,紙幣越來越不值錢,也越來越沒有信用,而黯淡收場。
直到20世紀,二戰之後,由美國主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紙幣體系才正式地走向了歷史的舞台中心。所謂布雷頓森林體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協定,該協定對各國的貨幣兌換、國際收支調節、國際資產儲備的構成等問題都做出了明確的一套規定和採取措施。簡單來說,就是美國制定了一套全球的貨幣標準,各國發行的法定貨幣與美元錨定,而美元又與黃金掛鉤,這才形成了我們法幣體系的雛形。
後來,到了1976年美元與黃金徹底脫鉤,才開始我們現在所熟知的信用貨幣體系,這是人類第一次全球範圍的將貨幣從實物換成「信用」這樣的概念。所以,現行的法幣體系其實也是經過了漫長的發展而來,它只是當前貨幣的一種形式。
近幾十年,隨著互聯網革命興起,加上美元體系開始顯現弊端,美元大量增發,致使金融危機擴散到了全世界。這時候,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就有人提出新的貨幣概念,數字貨幣也因此而誕生。
總的來說,隨著社會的發展,貨幣由貝殼到黃金,再到紙幣現金,長久來看,數字貨幣肯定是未來貨幣演變的一種趨勢,那與其保守不變,不如創新向前,在新的金融浪潮之中,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