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交易心理誤區

  • 2025-07-25


二、交易心理誤區


  1. 主觀教條

    參與交易市場時,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總會人為地認為某些事會發生,有些事不會。但這種主觀認定、教條拘泥,卻是投資者之大忌。因為市場只有一個,價格走向也只有一個,「市場永遠是對的」。如果自己的觀點與市場矛盾,應研究自身錯誤,而非一味認為市場錯了。堅持客觀至關重要。

突發事件經常發生,無論當時看來多麼難以預料。工具或方法是死的,人卻是活的。後人學習他人的方法,但工具往往是靜態或滯後的,而人與事卻是動態的。無論過去某種情況出現多少次,下次市場未必會重複相同走勢。市場上次這樣反應消息,下次同樣的消息可能掀起另一種波浪。唯一不變的是,市場永遠選擇少有人猜到的路。

人對未來的預測永遠只是推測。回顧歷史上的大頂大底,抄到或逃掉的很少是同一批人。交易者最忌自作聰明。若某事屬突發,必會反映在劇烈波動的價格上。只要不主觀臆斷,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步步為營,想不賺錢都不容易……但想獲暴利,需冒大風險。長期連續戰勝市場,不過是某些人的一廂情願。

  1. 重蹈覆轍
    「人貴有自知之明」,經常分析錯誤才能進步。成功時,人總歸因於自己高明,而非運氣;失敗時,卻以「運氣不佳」為藉口,不敢承認錯誤。分析錯誤才能避免再犯。成功的投資者能面對現實,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市場投資者像運動員,有時狀態好,有時差。應經常反省:「目前是在明智投資,還是在賭博?」「是順勢而為,還是逆勢而動?」「是否太接近大多數人的行為?」「繼續交易機會大還是風險大?」「這筆交易是短線還是中長線?」這樣能強化交易紀律,及時糾正錯誤。

「犯錯→改錯→再犯錯→再改錯」,即使最成功的外匯投資者也經歷過。從未犯錯的人不存在。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改過,甚至不知錯在哪,一犯再犯。正所謂「過而不改,是謂過也」。被市場淘汰者,往往不是被一顆地雷炸死,而是被幾顆相同的地雷炸死。第一次追漲殺跌正常,但每次都如此,就是悲哀。

  1. 固執己見
    「三人行必有我師」,市場風雲變幻,多請教他人往往受益匪淺。不僅要向成功者學習,更要與失敗者探討。「歷史會重演」,今天別人的失敗可能成為明天的教訓。避免失敗比追求成功更重要。但請教不等於全盤接收,「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上策。

  2. 手腦不一
    有些投資人訂好計劃,卻被市場環境左右。例如,計劃價格下跌時買入,但看到眾人拋售,又縮手不買;或本無計劃,卻因眾人搶購而跟風。

還有人總想等更便宜的價格,認為當前合約不值得買,結果越等價越高,錯過機會。錯誤分析形勢與錯失時機密切相關。投資者需結合技術分析和形勢判斷,及時捕捉買賣信號,做到「該買時買,該賣時賣」。

  1. 羊群效應
    投資中,人多不一定勢眾。當大家搶著買進時,大勢可能到頂;搶著割肉時,大勢可能到底。從眾者往往是輸家,走出從眾誤區,才能體會「曲徑通幽」和「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樂趣。

暴漲暴跌時,投資者最忙碌。一旦行情意外反轉,只要一人砍倉,其他人便蜂擁跟隨,忘記所有計劃、原則。殊不知這時最需冷靜。統計顯示,大家一擁而上的方向往往是錯的。行情好時全倉殺進,風吹草動就逃,這種做法尤其危險。跑得快未必是好事,一兩次或許僥倖,次數多了必吃虧。

  1. 投資飢渴
    有些投資人無法忍受持有太多現金,草率進場,結果「買了就跌,一賣就漲」。缺乏耐心,成了別人的墊腳石後,才後悔「投資飢渴症」可以避免。

原因有二:

  1. 介入太早:未了解市場走勢,反覆買賣,錯失良機。

  2. 缺乏耐心:市場主力常分段炒作,製造假象洗盤。若投資者能識破,耐心持倉,不盲目跟風,並適時修正止盈點,就能避免被騙,甚至搭順風車賺錢。

如何避免?

  1. 不要「先天下之樂而樂」:有些「深謀遠慮」的投資人,在價格起漲前介入,結果被牛皮走勢折磨。應區分「基本面」和「技術面」,綜合判斷時機,避免掛一漏萬。

  2. 採用金字塔賣出法:避免賣得太早,可分階段賣出。例如,價格達第一個目標時賣1/6,第二個目標時賣2/3,第三個目標時賣剩餘1/6。除非極有把握,否則一次性全賣易導致孤注一擲的風險。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