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投資的硬邏輯方向
2020庚子年,世界疫情蔓延,中國在抗擊疫情中取得勝利,看世界疫情蔓延,深感作為華夏兒女是多麼幸福和驕傲。我們率先恢復了經濟和生產,經此一役,中國在世界的地位將會更高。中國股市也將會吸引更多國際資金,煥發出新的活力,這是新的起點,新的機遇。由此引發思考,未來的硬邏輯投資方向到底在哪裡?
首當還是醫藥。醫藥的邏輯方向就是疫苗。疫苗將會是本次疫情的終結者。國內目前已經有三支疫苗批准上臨床了。但下一步需要解決的是產能問題。一般疫苗的產能大概只能供一千萬人使用,而我們有十四億人口,一千萬人對比十四億人口確實太少,所以需要一段時間。未來疫苗不僅有市場空間,還有時間的持續性。
第二是食品。食品的邏輯方向是國際局勢。2020庚子年自然災害多,旱災、蝗災頻頻,糧食缺口巨大。國內滿足內需問題不大,但出口需求會猛增,並且食品類股票是最不容易受疫情影響的,後期依然會有很大空間,仍可繼續關注。
第三是新基建。投資邏輯一個是時代需求的產物,一個是符合國家的政策導向,如一帶一路以及最新的抗疫「馬歇爾計劃」。這些都屬於一個邏輯,有利於我國採用和平合作共贏的方式和平崛起,相關產業鏈都必須長期關注。
第四是科技芯片。投資邏輯是國內產業替代。主要是因為最近針對華為的打壓升級導致的。可謂撕破臉,必治華為於死地的態度非常明顯。而華為作為國內科技行業的領軍人物,肯定不會坐以待斃,必將舉全國之力彎道超車。芯片目前已經不止有科技的含義,更多有消費的含義。種種數據顯示,中國可謂芯片消費大國,芯片已成為中國的重要消費品。對華為制裁的舉動恰恰有利於拉動中國國內消費,華為要生存就需要大量芯片,國外不賣,我們自己搞產業升級、搞替代。這個市場是巨大的,也是打通國內消費的一條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