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攻擊是針對區塊鏈網絡的潛在攻擊,指單個實體或組織能夠控制大部分哈希率,從而可能擾亂網絡。此時攻擊者將有足夠的挖礦能力來故意排除或修改交易的順序。他們還可以在管控網絡的情況下撤銷已做出的交易,從而導致雙花問題。
成功的多數攻擊還可以讓攻擊者阻止部分或所有交易被確認(交易拒絕服務),或阻止部分或所有其他礦工挖礦,導致所謂的挖礦壟斷。
另一方面,多數攻擊無法讓攻擊者撤銷其他用戶的交易,也無法讓攻擊者阻止他人創建交易以及將交易廣播至網絡。變更區塊獎勵、憑空製造代幣或竊取不屬於攻擊者的代幣也都無法實現。
出現 51% 攻擊的可能性有多大?
由於區塊鏈由分佈式節點網絡維護,因此所有參與者都是在達成共識的過程中開展合作。這是區塊鏈的安全性一般較高的原因之一。網絡越大,防禦攻擊和數據損壞的能力就越強。
而關於工作量證明區塊鏈,礦工擁有的哈希率越高,為下一個區塊找到有效解決方案的機會就越大。這是真的,因為挖礦涉及無數次哈希嘗試,而更高的計算能力意味著每秒可以嘗試更多次。一些早期礦工加入了比特幣網絡,為其發展和安全作出了貢獻。隨著比特幣作為一種貨幣的價格不斷上漲,許多新礦工進入該系統,意圖爭奪區塊獎勵(目前設定的獎勵為每區塊 12.5 枚比特幣)。這種競爭的存在是比特幣安全的原因之一。如果不是為了誠實行事並努力獲得區塊獎勵,礦工就不會有動力投入大量資源。
因此,由於比特幣網絡的規模較大,51% 攻擊不太可能發生。一旦區塊鏈變得足夠大,單人或團體獲得足夠計算能力來壓倒所有其他參與者的可能性就會迅速下降到極低的水平。
此外,隨著鏈的增長,更改之前確認的區塊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為這些區塊都是通過加密證明鏈接起來的。出於同樣的原因,一個區塊所獲確認越多,更改或撤銷其中交易的成本就越高。因此,一次成功的攻擊可能只能在短時間內修改最近幾個區塊的交易。
接下來請試想,如果一個惡意實體攻擊比特幣網絡並非為了獲得利潤,而只是為了將其摧毀,並且不計代價。那麼即使攻擊者成功破壞了網絡,比特幣軟件和協議也會回應其攻擊,迅速進行修改和調整。這需要其他網絡節點達成共識,就這些更改達成一致,但如果情況緊急,該流程可能很快就可以完成。比特幣具有很強的抵禦攻擊的能力,被認為是現存最安全、最可靠的加密貨幣。
雖然獲得比其餘比特幣網絡更多的計算能力對攻擊者而言相當困難,但如果是規模較小的加密貨幣,挑戰性就小很多。與比特幣相比,山寨幣擁有的可保護其區塊鏈的哈希算力相對較低。低到足以讓 51% 攻擊切實發生。受到過多數攻擊的加密貨幣的幾個著名例子有 Monacoin、Bitcoin Gold 和 ZenC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