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的概念與功能

  • 2025-07-08

 

什麼是指數?

指數是用來表示綜合變動的相對指標。在金融領域中,通常是指反映股票或債券等價格總體變動情況的證券價格指數。

指數具有相對性、平均性的特點,能夠反映複雜現象的總體變動情況。


指數能用來做什麼?

表徵功能

對投資者來說,根據指數點位的上升或下降,可以判斷出特定市場、板塊的變動趨勢。這也是最初股票指數誕生時的重要作用,稱之為表徵功能。
指數具有表徵功能,能夠客觀反映市場行情變動,為分析師、投資者等不同的參與者提供研判市場走勢的工具。

業績評價基準

投資業績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市場本身貢獻,另一部分來自主動投資的收益,後者反映的是基金管理人的主動選股與擇時的能力。也就是常說的需要區分貝塔收益和阿爾法收益。
因此,考察一個證券投資基金,簡單的考慮絕對的回報並不能全面反映基金管理人的資產管理水平,還應該結合市場的情況。
由於指數反映了特定市場、板塊或策略的平均表現,是最常見的業績基準。投資者可以根據組合的投資類別、區域、行業或策略,選擇相應細分基準指數。通過投資業績和作為基準的指數對比,考察基金管理人的投資能力。

投資產品跟蹤標的

普通投資者不能直接投資於一條指數,但是可以投資各類指數型產品,比如指數基金、ETF、聯接基金等。
指數型產品的目標在於複製指數的表現。指數化投資理念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主要投資策略和方法之一。
指數基金的興起帶動了指數衍生產品的發展。如今,股指期貨、股指期權等指數相關衍生產品,已被各類機構投資者廣泛使用。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