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包浩斯風格

  • 2025-07-21

「包浩斯」是德文Bauhaus的音譯,原是1919年在德國威瑪成立的一所工藝美術學校的名稱。該校創辦人及首任校長是著名德國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格羅佩斯,他別出心裁地將德文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調轉成Bauhaus來作為校名,以顯示學校與傳統學院式教育機構的區別。另一位德國建築師、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曾任「包浩斯」第三任校長。該校於1925年搬到德紹,後又於1933年遷至柏林,同年遭納粹法西斯查封而被迫解散。兩德統一後,位於威瑪的設計學院在1996年被德國政府升格為威瑪包浩斯大學並重新啟用包浩斯之名,成為著名的公立綜合設計類高等教育機構。

 

「包浩斯」學校注重基礎課的理論與實踐並舉,通過一系列理性、嚴格的視覺訓練程序,對學生進行「洗腦」,重塑他們觀察世界的嶄新方式;同時開設印刷、玻璃繪畫、金屬、家具細木、織造、攝影、壁畫、舞台、書籍裝訂、陶藝、建築、策展等13個不同專業的工作坊,培養學生精準的實際操作能力。這種教學方式在當時傳統的學院派看來是十分另類的,但它後來卻幾乎成為全世界現代藝術和設計教學的通用模式。

 

格羅佩斯親自為「包浩斯」設計校舍。他按照建築的實用功能,採用非對稱、不規則、靈活的佈局與構圖手法,充分發揮現代建築材料和結構的特性,運用建築本身的各種構件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覺效果。與當時傳統的公共建築相比,校舍牆身雖無壁柱、雕刻、花飾,但通過對窗格、雨罩、露台欄杆、幕牆與實牆的精心搭配和處理,卻創造出簡潔、清新、樸實並富動感的建築藝術形象,而且造價低廉,建造工期縮短。它們成為後來形成的「包浩斯」建築風格的「開山鼻祖」,也是現代主義建築的先聲和典範,更是現代建築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包浩斯」校舍建築在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一直以來也是吸引許多遊客造訪的旅遊景點。

 

學校解散後,格羅佩斯、密斯等一批「包浩斯」的中堅力量和主要人物先後來到英美等國。他們整理出版「包浩斯」的教案、資料和學生作業,使「包浩斯」的學說傳遍世界,帶動了20世紀中期各地建築和工藝美術教育的改革,並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也對全球建築和工業產品設計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梁思成先生1948年在清華大學建築系授課時,就採用從美國帶回的「包浩斯」教育理念和教學資料,同時聘請木工大師在木工房教學生木工手藝,使「包浩斯」在中國開始傳播。最終,以突出實用功能、利用先進技術和追求經濟效益為特徵的「包浩斯」風格和流派在建築和藝術界形成,它適應了現代大工業生產和人類生活的實際需要。

 

「包浩斯」對現代世界的最大貢獻還在於把藝術從一些特定的階層、民族或國家的壟斷中解放出來,歸還給社會大眾。它通過降低藝術的生產成本、提高藝術的生產效率,使藝術全面而整體地介入人類現代生活。在我們日常接觸的每一件現代工業出產的人工製品與物質景象中,無論是書籍影視、服裝飾物,還是家具器皿、城市建築,都或多或少可以見到「包浩斯」的影子。在追求環保和簡約生活的當下,「包浩斯」的理念不僅沒有過時,而且應予發揚光大,使之繼續造福於人類。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