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存在馬太效應?
什麼是馬太效應?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名字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具體來說就是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句話:「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無獨有偶,老子的《道德經》第七十七章也有類似的表述,「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其實這個馬太效應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很好解釋。簡單來說,就是資源或資本將會向報酬率高的地方匯聚。而再深入一層,則是越稀缺的資源,價格越高,這樣財富必然趨向於這些稀缺資源。
舉例來說,一國之房產,哪裡最貴?答曰核心城市。什麼是核心城市,答曰起碼是某個中心吧,比如北京是首都,是文化中心,是政治中心;上海則是金融中心;廣州則是商貿中心,千年商都,當然這些年因為阿里的崛起,再加上其毗鄰上海,杭州也成為商貿中心的有力競爭者;深圳呢,則是科技創新中心,這幾座城市便成了核心城市。中心的背後意思,其實就是某類資源在此匯集。
一城之房產,又是哪裡最貴?答曰核心地段。什麼是核心地段,在我看來最為穩固地對核心地段形成支持的是兩個方面:一是好的配套,二是好的景觀。我們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當中,江邊的尤其是可以看見江景的房子是比較貴的,而核心商圈或者是大廠以及大學周邊的房子,一般也較貴,其原因在於一般配套都比較好,畢竟人口聚集,交通、醫療、學位都會要求較好。這些其實都是由資源堆積出來的,比如修一條地鐵,地鐵口就意味著交通便利,房價因地鐵口而飛漲。自然景觀其實也是一種資源。
資源向核心區域的匯集,意味著這些核心區域在價格普遍下跌的背景下,其價格會更加堅挺;而在價格普遍上漲的情況下,則其價格也會上漲更快。這背後就是馬太效應的體現。
從這個原理出發,更為保值也更有希望增值的房產,顯然是處於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而從置換的角度看,向上置換,也就是將非核心城市房產置換到核心城市;將非核心地段房子置換到核心地段的,這才符合馬太效應,符合背後的經濟規律。對於擁有多套房產,特別是非核心房產來說,一起賣掉向上置換,才是正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