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理論是指什麼

  • 2025-07-17


Z理論是指什麼
Z理論是西方行為科學中有別於X理論和Y理論的管理理論。日裔美國人大內於1981年在其著作《Z理論—美國企業界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戰》中提出。


大內選擇了日、美兩國的一些典型企業(這些企業在本國及對方國家中都設有子公司或工廠)進行研究,發現日本企業的生產率普遍高於美國企業,而美國在日本設置的企業,如果按照美國方式管理,其效率便差。根據這一現象,大內提出了美國的企業應結合本國的特點,向日本企業的管理方式學習,形成自己的一種管理方式。


因而,他把這種管理方式歸結為Z型管理方式。並對這種方式進行了理論上的概括,稱為「Z理論」。該書在出版後立即得到了廣泛重視,成為80年代初研究管理問題的名著之一(《Z理論》一書與《成功之路》、《日本的管理藝術》、《公司文化》一起被稱為美國管理「四重奏」,其中《日本的管理藝術》作者之一帕期卡爾曾與大內一起研究日本的管理)。


Z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
(1)企業對職工採取長期僱傭政策;
(2)上下結合制定決策,鼓勵職工參與管理;
(3)實行個人負責制,進行創造性管理;
(4)管理者應全面關心職工,建立融洽的關係;
(5)對職工進行全面知識和技術培訓;
(6)對職工給予長期全面的考核和評價,採取穩步提升制度;
(7)正規的檢測手段和不正規的控制機制等。由此得以在企業中建立信任的人際關係,取得管理者與職工在目標和利益上的一致。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