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預計到2050年全球製冷需求增兩倍以上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1日發布報告,預計到2050年全球製冷需求將達到現今水平的三倍以上,此舉將進一步加劇全球暖化趨勢與電網負擔。為此,環境規劃署呼籲採取更永續的製冷方案,例如改進建築設計、改善通風等。
報告指出,儘管各國正積極採取措施,包括提升能源效率、逐步淘汰加劇氣候暖化的制冷劑、改善電網運作等,但與製冷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預計仍將大幅增長,到2050年可能達到7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幾乎是2022年水平的兩倍。面對此狀況,「我們必須重新構想製冷技術——不應將其視為排放源,而應作為耐熱與永續發展的基石」。
環境規劃署建議推行「永續製冷路徑」,重點關注被動式製冷技術、低能耗方案,以及結合風扇與空調的混合製冷模式等。據估算,若這些製冷方式獲得廣泛應用,到2050年相關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比預期水平減少64%,30億人可免受日益加劇的高溫影響,節省17兆美元的能源成本,同時避免高達26兆美元的電網投資。若全球電力產業能實現快速脫碳,製冷相關排放量還可進一步降低。
根據法新社報導,環境規劃署特別推薦被動式製冷方案,例如優化牆體與屋頂設計、設置遮陽裝置、改善通風系統等。這些策略可協助室內降溫0.5至8攝氏度。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厄·安諾生強調:「隨著致命熱浪愈發頻繁且極端,製冷設施必須被視為與水、能源和衛生設施同等重要的基礎設施。但我們不能僅依靠空調來解決高溫危機,這會加劇溫室氣體排放並推升成本。被動式、節能型及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既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製冷需求,又能保護人類、食物鏈和經濟免受高溫影響。我們沒有藉口:現在正是戰勝酷暑的時刻。」
